近日,平安理财、青银理财等理财机构陆续披露了2024上半年业绩情况。
截至上半年末,各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从市场整体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持续上升,投资者偏好两极分化趋势延续。
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存款利率下行、叫停“手工补息”等因素推动资金涌入银行理财市场。在7月存款挂牌利率集中下调后,预计“比价效应”将继续显效,带动居民端存款再“脱媒”。
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业绩陆续披露。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目前32家理财子公司中已有平安理财、青银理财、信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发布了半年度理财业绩数据。此外,南京银行也在半年报中披露了南银理财上半年的营收和规模数据。
截至今年6月末,以上各家理财子公司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在目前已知数据中,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万亿元级的有两家。其中,信银理财以18638.23亿元位居首位,较去年年末增长约10.36%。平安理财存续规模为10402.54亿元,暂列第二。此外,据南京银行半年报数据,6月末南银理财产品规模超43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超15%。青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存续规模较小,分别约为2085.20亿元和76.09亿元。
从存续产品的投资性质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为市场主流。据已披露数据,各家机构该类产品占比均超过99%。其中,平安理财存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较去年末增长0.32个百分点,由98.96%提升至99.28%。信银理财该类产品占比也由上年末的99.21%增至99.49%。法巴农银理财新增的三只存续产品也均为固定收益类。
在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看来,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反映了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健型产品的偏好显著上升,而加大对固收类产品的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刘有华指出,“另一方面,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使得银行理财公司在资产配置上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比价效应”驱动理财规模增长
从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资金持续涌入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共有23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约4万只,较年初增加0.49%,同比增加7.99%;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报告还显示,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7.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88%,较年初增加0.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
“一方面,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各品种到期收益率整体下行,在债市走高的行情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吸引了增量资金进入,并且在增量资金进入后进一步抬升债市行情。”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采访中分析道,“另一方面,4月以来叫停‘手工补息’的政策出台,致使银行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为理财市场带来进一步的扩容和提速增长。”
刘有华指出,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还来自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叠加银行理财产品与同期限存款产品的比价效应,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收益率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
根据报告,2024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0%,且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686亿元。
“测算上半年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中枢多稳于3%以上,仅6月为2.9%,理财收益率较存款具有比较优势,叠加部分银行对三年期大额存单等较高成本零售存款进行主动管控,助推部分居民存款转化为理财。”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
王一峰进而预测,7月存款挂牌利率集中调降后,存款利率系统性降至2%以下,与之对应,货币市场临时正回购利率为1.5%,若央行提供出清价格,理财体系收益率将继续通过“比价效应”显效,带动居民端存款再“脱媒”。
投资者偏好两极分化
资金不断涌入之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依旧两极分化,但整体风险偏好依旧偏低。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0.64和0.19个百分点。但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82%。
“当前理财客户的整体风险偏好适配了当前的经济数据以及市场行情震荡加剧的现状。”贺金龙分析道,“从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投资者倾向加大配置低风险品种比例,而在当前存款利率和债市各品种到期收益率整体下行、利差收窄的宽信用和资产荒的行情下,基于寻求部分资产的超额收益的需求,高风险偏好客户的占比有所回升。”
贺金龙认为,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将有助于资产管理人更好地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增加理财产品的多样性,进而推动利用大类资产轮动和均衡策略的持续扩容。
恒立基金创始人、总经理潘焕焕:这一轮下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黄金坑,被错杀的品种非常多,开始逐步增持高收益可转债,行业和标的上进行分散。目前这种大量转债低于面值的情况,只是阶段性市场特征,不会成为常态。
其中,购房者关注度较高的5年期以上LPR,是自今年2月以来单独下行25个基点后,再次出现下调。年内5年期以上LPR已合计下调35个基点。
“未来高杠杆资本分配,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增加多元化产品供给、加强与公私募基金合作,以及优化非标资产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刘有华建议道。